close

白話文閱讀理解練習

〈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〉

鄭石岩

20140721010.jpg  

 

總分:25分

考核重點:1. 議論三元素

     2. 論證手法

     3. 中心句、結構段

作答時間:30分鐘                  

 

  任何一個社會,都需要一套良好的倫理規範;任何一個人,都需要一套有效的生活紀律。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,紀律是一套解決問題的工具,沒有它就會面臨困境。依我的觀察,未能給自己建立生活紀律的人,不但身心不健康,而且自我功能也差。他們似乎是典型的失敗者性格。

 

  生活紀律不是用口頭說的,必須實際去磨鍊,腳踏實地去奉行。待人接物、作息方式、思考和情緒表達,都得經過一番琢磨才行。唐朝洞山良价禪師曾說:「說取行不得底,行取說不得底。」這是說,生活紀律的培養如果從認知言說中學習,就很難透徹地行動出來。如果就實踐的角度來培養,個中豐富的妙用,就不是語言能說清楚的。

 

  佛陀時代,有一個博通經文的比丘叫突丘婆提拉,他是名聞遐邇的學問家,也是佛弟子中最有學問的一位。但是,他並未踏實地修行。有一次,他去拜訪佛陀,向佛禮敬。佛說:「啊!空經法師,你好!」他們交談了許久,他要告辭了,佛還是說:「空經法師,啊!你要走了!」佛陀沒有多說甚麼。

 

  突丘婆提拉回程的路上,卻反省著佛陀的話:見面時稱他空經法師,離開時也這樣稱他。他猛然有了省悟,「像我這樣沒有踏實修行的人,經文對我而言是空洞沒有意義的。」他完全了解到「空經法師」這稱呼是在警策自己。於是,他努力修行,拜一位沙彌為師,放下自我,培養虛心,孕育智慧,才真正得到成就。

 

  現代學校裡的學生,學了不少倫理規範。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等都被擷取精華,成為中學生的教材,但是他們的學習似乎僅止於考試,而沒有落實在生活之中。結果,知而不能行,這是時下許多人的通病。

 

  光說無益,光是考試也沒啥用。所以,唐朝大慈禪師說:「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,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。」

 

問題:

一、以下哪一句是第一段的中心句?(2)

A. 任何一個社會,都需要一套良好的倫理規範。

B. 任何一個人,都需要一套有效的生活紀律。

C. 紀律是一套解決問題的工具,沒有它就會面臨困境。

D. 未能給自己建立生活紀律的人,不但身心不健康,而且自我功能也差。

_______________

 

二、試判斷以下對文章內容的描述是否正確。(2)

作者認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,必須建立生活紀律;

只用言語來表達的事物是毫無意義的,不值得學習。

正確

部份正確

錯誤

無從判斷

 

三、試說明文章第二段的論點、論據和論證。(3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四、本文借「突丘婆提拉拜訪佛陀」的故事,說明一個人即使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(1),但不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1),亦難獲得_____________________(1)

 

 

 

五、除了史例外,文章還運用了哪些論證手法?試舉例說明之。(4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六、試判斷以下對文章內容的描述是否正確。(2)

突丘婆提拉既能博通經文

又能踏實修行。

正確

部份正確

錯誤

無從判斷

 

七、文中的第二至第五段都是一些例證,當中哪些段落可以結合成一個結構段? (2)

A. 第二、三段,第二段帶出生活紀律需要實踐方有成效的觀點,然後在第三段提出突丘婆提拉的例子證明。

B. 第三、四段,這兩段都是記述突丘婆提拉拜訪佛陀的故事

C. 第四、五段,以突丘婆提拉的故事說明實踐生活紀律的重要性,然後在第五段重申論點,總結全文。

D. 第二、五段,第二段提出生活紀律需要實踐方有成效的觀點,然後在第五段重提此觀點,首尾呼應。

______________

 

八、總觀全文,作者的觀點是認為任何人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1)的生活紀律,可是,生活紀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1),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1),才會有結果。

 

九、作者認為現在學生學習似乎僅止於考試,而沒有落實在生活之中,你認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?試說明之。(字數不多於100,標點符號計算在內。)(4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 

答案:

 

 

篇章一:

 

一、B(2)

 

二、部份正確(2)

 

三、論點:生活紀律不是用口頭說的,必須實際去磨鍊,腳踏實地去奉行(1)

 

論據:洞山良价禪師的話:「說取行不得底,行取說不得底。」(1)

 

論證:引用論證/舉例論證:語例(1)

 

四、本文借「突丘婆提拉拜訪佛陀」的故事,說明一個人即使很有學問(1),但不肯踏實地實踐所學(1),亦難獲得真正的成就(1)

 

五、

 

1. 語例(1):唐朝洞山良价禪師曾說:「說取行不得底,行取說不得底。」/唐朝大慈禪師說:「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,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。」(1)

 

2. 事例(1)現代學校裡的學生,學了不少倫理規範。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等都被擷取精華,成為中學生的教材,但是他們的學習似乎僅止於考試,而沒有落實在生活之中。結果,知而不能行,這是時下許多人的通病。(1)

 

六、正確(2)

 

七、B(2)

 

總觀全文,作者的觀點是認為任何人都需要建立一套有效(1)的生活紀律,可是,生活紀律不是用口頭說的(1),只有實際去磨練,腳踏實地去奉行(1),才會有結果。

 

九、言之成理皆可(4)

 

文檔可按WORD圖示下載:2000px-Microsoft_Word_2010_Icon-1.svg.png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s Lam 的頭像
    Miss Lam

    Miss Lam的教學資源網

    Miss L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