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閱讀理解練習:
〈陰姬與江姬爭為后〉
陰姬與江姬爭為后。司馬喜謂陰姬公(1)曰:「事成則有土子民;不成則恐無身。欲成之,何不見臣乎?」陰姬公稽首曰:「誠如君言,事何可豫道者(2)。」司馬喜即奏書中山王曰:「臣聞弱趙強中山。」中山王悅而見之曰:「願聞弱趙強中山之說。」司馬喜曰:「臣願之趙,觀其地形險阻,人民貧富,君臣賢不肖,商敵(3)為資,未可豫陳也。」中山王遣之。
見趙王曰:「臣聞趙,天下善為音,佳麗人之所出也。今者,臣來至境,入都邑,觀人民謠俗,容貌顏色,殊無佳麗好美者。以臣所行多矣,周流無所不通,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。不知者,特以為神,力言不能及也。其容貌顏色,固已過絕人矣。若乃其眉目准頞權衡(4),犀角偃月(5),彼乃帝王之后,非諸侯之姬也。」趙王意移(6),大悅曰:「吾願請之,何如?」司馬喜曰:「臣竊見其佳麗,口不能無道爾。即欲請之,是非臣所敢議,願王無泄也。」
司馬喜辭去,歸報中山王曰:「趙王非賢王也。不好道德,而好聲色;不好仁義,而好勇力。臣聞其乃欲請所謂陰姬者。」中山王作色不悅。司馬喜曰:「趙強國也,其請之必矣。王如不與,即社稷危矣;與之,即為諸侯笑。」中山王曰:「為將奈何?」司馬喜曰:「王立為后,以絕趙王之意。世無請后者。雖欲得請之,鄰國不與也。」中山王遂立以為后,趙王亦無請言也。
(《戰國策.中山策》)
註釋:
(1) 陰姬公:陰姬的父親。
(2) 事何可豫道:報答之事怎麼可先說。
(3) 商敵:商,比較。對比敵我的力量。
(4) 准頞權衡:准,鼻子。頞,鼻梁。權,兩頰。衡,眉宇。
(5) 犀角偃月:犀角,頭形。偃月:額頭。
(6) 意移:心意搖蕩。
問題:
一、為什麼陰姬公極力希望女兒陰姬取得后位?(2分)
二、司馬喜用甚麼方法使中山王立陰姬為后?(6分)
三、試舉例說明司馬喜的性格特點,並說明運用了哪一種手法。(6分)
四、試分析下列劃有底線的字的今義和古義。(2分)
句子 |
今義 |
古義 |
(1) 臣願之趙,觀其地形險阻,人民貧富,君臣賢不肖,商敵為資,未可豫陳也。 |
|
|
(2) 今者,臣來至境,入都邑,觀人民謠俗,容貌顏色,殊無佳麗好美者。 |
|
|
五、試分析下列劃有底線的代名詞的意思。(2分)
句子 |
答案 |
(i) 欲成之,何不見臣乎? |
|
(ii) 其容貌顏色,固已過絕人矣。 |
|
(iii) 彼乃帝王之后,非諸侯之姬也。 |
|
(iv) 與之,即為諸侯笑。 |
|
六、試為下列句子加上省略了的主語或賓語。(2分)
見趙王曰:「臣聞趙,天下善為音,佳麗人之所出也。今者,臣來至境,入都邑,觀人民謠俗,容貌顏色,殊無佳麗好美者。以臣所行多矣,周流無所不通,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。不知者,特以為神,力言不能及也……」
答案:
一、
事成則封地有子民(1)
不成則恐怕有性命之虞(1)
二、
司馬喜先對中山王提出「弱趙強中山」之說(1),引起中山王興趣,讓中山王派遣他到趙國加以證實(1)。
到了趙國後,司馬喜對趙王力陳中山王的妃子陰姬如何美若天仙(1),引起趙王興趣,並答應趙王幫他請陰姬過來趙國(1)。
回到中山國後,司馬喜對中山王說趙王荒淫無度,竟然想將陰姬納為妃子(1)。司馬喜建議中山王立陰姬為皇后,以斷趙王之念(1)。
三、
聰明/足智多謀(1)
行為描寫(1)
司馬喜透過在趙王面前力陳中山王的妃子陰姬如何美若天仙,引起趙王對陰姬的興趣,希望將陰姬納為妃子。回國後又建議中山王立陰姬為皇后,以斷趙王之念。成功令陰姬成為皇后,可見其聰明/足智多謀(1)。
有自信(1)
說話描寫(1)
向陰姬公毛遂自薦,「事成則有土子民;不成則恐無身。欲成之,何不見臣乎?」可見其有自信(1)
四、
句子 |
今義 |
古義 |
(1) 臣願之趙,觀其地形險阻,人民貧富,君臣賢不肖,商敵為資,未可豫陳也。 |
的(0.5) |
前往、去(0.5) |
(2) 今者,臣來至境,入都邑,觀人民謠俗,容貌顏色,殊無佳麗好美者。 |
色彩(0.5) |
姿色(0.5) |
五、
句子 |
答案 |
(i) 欲成之,何不見臣乎? |
使陰姬成為皇后(0.5) |
(ii) 其容貌顏色,固已過絕人矣。 |
陰姬的(0.5) |
(iii) 彼乃帝王之后,非諸侯之姬也。 |
陰姬(0.5) |
(iv) 與之,即為諸侯笑。 |
趙王(0.5) |
六、
(司馬喜)(1)見趙王曰:「臣聞趙,天下善為音,佳麗人之所出也。今者,臣來至境,入都邑,觀人民謠俗,容貌顏色,殊無佳麗好美者。以臣所行多矣,周流無所不通,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。不知者,特以為(陰姬)(1)神,力言不能及也…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