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閱讀理解練習:
〈關羽奔先主於袁軍〉
陳壽
總分:20分
考核重點:1. 人物描寫手法
2. 敘事手法
3. 古漢語虛詞
4. 古今詞義不同
作答時間:20分鐘
曹公壯(1)羽為人,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,謂張遼曰:「卿試以情問之。」既而遼以問羽,羽歎曰:「吾極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劉將軍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吾終不留,吾要當立效(2)以報曹公乃去。」遼以羽言報曹公,曹公義之。及羽殺顏良,曹公知其必去,重加賞賜。羽盡封(3)其所賜,拜書告辭,而奔先主(4)於袁軍。左右欲追之,曹公曰:「彼各為其主,勿追也。」
注釋:
(1) 壯:了解。
(2) 立效:立功。
(3) 封:封還。
(4) 先主:原先的主人,即劉備。
問題:
一、關羽為什麼一定要離開曹操?又在關羽離開後,曹操有何反應?(3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二、這篇文章用了哪一種敍事手法? (1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三、試分別指出文中如何運用行為描寫來刻劃關羽和曹操的性格,並舉例子加以說明。 (4分)
人物 |
例子 |
性格特點 |
關羽 |
|
|
曹操 |
|
|
四、承上題,除了行為描寫外,文中還運用了哪一種手法來刻劃曹操的性格?試舉例說明之。 (3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五、關羽說:「吾極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劉將軍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吾終不留,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。」這句說話對推展情節起了甚麼作用?(3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六、試解釋下列畫有底線的虛詞的意思。(3分)
句子 |
意思 |
1. 卿試以情問之。 |
|
2.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劉將軍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 |
|
3. 彼各為其主,勿追也。 |
|
七、試分析下列畫有底線的詞語的古義及今義。(4分)
句子 |
古義 |
今義 |
1. 遼以羽言報曹公,曹公義之。 |
|
|
2. 羽盡封其所賜,拜書告辭,而奔先主於袁軍。 |
|
|
答案:
一、
- 因為劉備有恩於關羽(1),關羽曾發誓不可背棄他(1)。
- 曹操的反應:認為大家各為其主,所以沒有追關羽(1)。
二、第三人稱
三、
人物 |
例子 |
性格特點 |
關羽 |
1. 為報曹操的恩德而助曹操斬殺顏良。(1) 或 |
有恩必報(1) |
2. 即使曹操對關羽很好,關羽仍不忘曾對劉備許下的諾言。(1) 或 |
有義氣、忠心(1) |
|
3. 關羽離開曹操前,將曹操賞賜給他的獎賞全部歸還。(1) |
誠實(1) |
|
曹操 |
1. 雖然關羽堅決不肯留下,曹操仍然尊重關羽,覺得關羽是一個有義氣的人。(1) 或 |
識英雄重英雄、愛才(1) |
2. 知道關羽離開後,並沒有派人追他。(1) |
通情達理(1) |
四、
- 手法:說話描寫(1)
- 例子:「彼各為其主,勿追也。」(1)
- 性格特點:通情達理(1)
五、
- 作用:承上啟下(1)
- 承上:總結前文,交代關羽知道曹操對他很好,但其與劉備早已結拜,故不能背叛劉備而投靠曹操。(1)
- 啟下:為下文關羽殺顏良以報曹操後,立刻離開曹操,投奔劉備這情節鋪路。(1)
六、
句子 |
意思 |
1. 卿試以情問之。 |
你(1) |
2.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劉將軍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 |
劉備(1)/他(0.5) |
3. 彼各為其主,勿追也。 |
自己的(1) |
七、
句子 |
古義 |
今義 |
1. 遼以羽言報曹公,曹公義之。 |
覺得某人有義氣(動詞)(1) |
義氣(形容詞)(1) |
2. 羽盡封其所賜,拜書告辭,而奔先主於袁軍。 |
投奔(1) |
奔跑(1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