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閱讀理解練習
《論習》
曾鞏
作答時間:30分鐘
分數:_____/25
1 治亂之本在君之好惡,好惡在所習。少習也正,其長也必賢;少習也不正,其長難與共為治矣。不幸而然,則將磨(註一)之。孰能磨之?擇人焉。朝夕相與俱,出入言動相綴接焉。是則可磨之也。主然而是者助之,主然而違者替之,不釋則極論之。勉焉。除其蔽欲而接之以道,不見邪者而變焉,其志素定矣,然後可與共為治。其為大體,不亦艱且勤歟?然於習之也,有漸矣,古之所以為治者,豈異焉?此眾官不有任也,豈必人之不材也?朝夕未嘗相與居也,出入言動未嘗相綴接也,是焉而不能助,違焉而不能替,不釋而莫之極論也。其蔽欲日益固,其為道日益拙,所見寺人女婦邪者也。其志素定矣未也?其可共為治乎?其為大體,不亦怠且忽歟?
2 噫!宰相雖尊也,然其見也有間矣。置斯職也,不慎歟!使職此者不盡也,而寺人女婦得其心,其誰曰可也?噫!左右侍從之官,其非所謂常伯、侍郎、給事、諫議、司諫、正言歟!
註釋:
(註一) 磨:琢磨。
問題:
一、試根據文章內容,抄錄相關詞句,填寫正確的答案。
作者認為君主的好惡對 「 」(1分)有重要影響,而君主的好惡則往往被其 「 」(1分)所左右。
二、試判斷下列陳述,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加ü;限選答案一個,多選者零分。(2分)
|
正確 |
錯誤 |
部分正確 |
無從判斷 |
作者認為: 年少時的習性不佳,長大後就無法補救; 要培養良好的習慣,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老師。 |
£ |
£ |
£ |
£ |
三、作者認為「習」應該在何時開始?會有怎樣的成效?試用自己的文字填寫下表。
開始時間 |
(1分) |
成效 |
使國君專心國事,而不會沉溺於個人 (1分);而且意志 (1分),被佞臣唆擺也不會 (1分)。 |
四、「少習也正,其長也必賢;少習也不正,其長難與共為治矣。」一句運用了甚麼論證手法?又作者希望以此來說明甚麼?(3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五、試解釋下列字詞上有點的詞語的意思。(6分)
(1) 少習也正,其長也必賢。
正: 長:
(2) 宰相雖尊也,然其見也有間矣。
見: 間:
(3) 其蔽欲日益固,其為道日益拙,所見寺人女婦邪者也。
蔽欲: 為道:
六、試語譯下列句子。(4分)
(1) 不釋則極論之。
(2)不見邪者而變焉。
七、古語有云: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」不過,有人卻認為品德高尚的人不可能輕易受到他人影響。你較認同哪一種說法?試舉例說明之。(字數不得多於100,標點符號計算在內。)(4分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æ1 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æ100 |
答案:
一、作者認為君主的好惡對 「治亂之本」(1分)有重要影響,而君主的好惡則往往被其 「習」(1分)所左右。
二、部分正確(2分)
答案分析:第一項陳述錯誤,作者認為即使少時習性不佳,長大後可加以琢磨。第二項陳述正確,作者認為要琢磨君主,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人日夜矯正規勸。
三、
開始時間 |
從小開始(1分) |
成效 |
使國君專心國事,而不會沉溺於個人慾望(1分);而且意志堅定(1分),被佞臣唆擺也不會動搖(1分)。 |
四、
正反論證(1分)
說明小時候學習情況之優劣,將影響其長大後學問修養之優劣。(2分)
五、
(1) 正:正派、正當(1分);長:長大後(1分)
(2) 見:意見(1分);間:弊病、失誤(1分)
(3) 蔽欲:使人被蒙蔽的欲望(1分) 為道:修養德行(1分)
六、
(1) 如果君主不高興(1分),應與他好好討論。(1分)
(2) 如果他有所改變(1分),再也看不到其惡習。(1分)
七、言之成理皆可(4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