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山》教案
Ÿ 教授班別:F.2
Ÿ 教節:2節(共80分鐘)
Ÿ 教授材料:精讀篇章:〈黃山〉
Ÿ 教授工具:簡報
Ÿ 教授方法:
1. 創設情境教學法
2. 講述教學法
3. 小組討論教學
4. 發表教學法
Ÿ 學習重點:
1. 理解〈黃山〉的內容及找出段旨
2. 重溫說明的手法(分類說明法、舉例說明法、引用說明法、比較說明法、比喻說明法、定義說明法、數字說明法、圖表說明法)
3. 學習運用上述說明手法
Ÿ 學生已有知識:
1. 已了解上述的說明手法
2. 已預習
內容 |
具體情況 |
目標 |
所需時間 |
引起動機
|
角色扮演 由老師扮演導遊,同學們是參加了「安徽黃山之旅」旅行團的團員。扮演導遊的老師會根據〈黃山〉一文的內容為同學介紹黃山的旅遊熱點。為了令同學更投入,老師會準備旅行團的小旗。 |
〈黃山〉是一篇說明文,內容比較資料性,為免令同學覺得課堂沉悶,我以創設情景的方式來教學。由老師扮演導遊,以輕鬆的方式向同學講解文章內容,可令同學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,增加同學的專注力。 |
5分鐘 |
角色扮演:講解文章第一、二段 1. 我們由香港乘搭飛機至安徽,用了差不多兩小時,現在請大家猜猜安徽是在中國的哪一個位置? 答案:見POWERPOINT 2. 那麼,大家知道我們身處的黃山在安徽的哪一個位置呢? 答案:見POWERPOINT 3. 大家知道黃山一名的由來嗎? 答:黃山於秦代時名為「黟山」,到了唐朝時,由於唐玄宗相信黃帝於此煉丹成仙,故更名為黃山。 4. 黃山是中國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,大家知道它有甚麼特色嗎? 答案: - 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 - 景色奇特,具有「奇松、怪石、雲海、溫泉」四絕 |
〈黃山〉第一段的重點是說明黃山的地理環境及具有奇特的景色,而第二段的重點是說明黃山名稱的轉變,老師透過扮演導遊,向同學講解以下資料: 1. 黃山的位置 2. 黃山的面積 3. 黃山「四絕」 4. 黃山一名的由來 |
10分鐘 |
|
分組活動:由同學當導遊 |
1. 分組 讓同學分成8組(同學本來已分了組),各組同學需要根據文章內容,介紹黃山其中一絕。各組別負責的題目由老師抽籤決定。 |
如果整篇文章都由老師講解,會令學生覺得沉悶。因此,在老師扮演導遊講解了第一、二段後,就改由同學負責扮演導遊的角色。透過分組活動,讓同學互相切磋,加深同學對文章內容的了解。另外,要求同學報告時必須運用至少兩種說明手法,目的是希望同學學以致用,懂得如何運用各種說明手法。 |
1分鐘 |
2. 說明注意事項: a. 同學可選擇每組派一位代表或全組一同出來報告。 b. 同學必須運用至少兩種說明手法,並需在報告完結時說明自己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手法。 c. 由於黃山只有「四絕」,所以每一絕都有兩組同學負責介紹。負責介紹同一絕的組別需要比拼一番,由老師及同學根據內容及報告方式來選出較優秀的組別。獲勝的組別可以得到禮物。 d. 同學可用不同的方式來報告,包括畫圖、漫畫、口述等。 e. 報告時間為3-4分鐘。 |
4分鐘 |
||
3. 討論時間 |
15分鐘 |
||
小組報告 |
1. 由老師說明注意事項 a. 同學報告時,其他同學應尊重同學,專心聽同學匯報,不應滋擾他人。 b. 同學可選擇每組派一位代表或全組一同出來報告。 c. 報告時間為3-4分鐘。 d. 負責報告同學需於報告完結時說明自己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手法。 e. 其他同學可根據報告內容及方式來選出較優秀的組別。 |
3分鐘 |
|
2. 同學報告 |
32分鐘 |
||
3. 老師及同學講評 |
7分鐘 |
||
總結 |
總結今天的報告情況
|
加深同學對今天課堂內容的記憶。 |
3分鐘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