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閱讀理解練習
《世說新語‧德行二篇》
劉義慶
總分:31分
考核重點:1. 人物描寫手法
2. 古漢語語法
作答時間:30分鐘
(其一)
荀巨伯遠看友人疾,值胡賊攻郡,友人語巨伯曰:「吾今死矣,子可去。」巨伯曰:「遠來相視,子令吾去;敗義以求生,豈荀巨伯所行邪?」賊既至,謂巨伯曰:「大軍至,一郡盡空,汝何男子,而敢獨止?」巨伯曰:「友人有疾,不忍委(1)之,寧以我身代友人命。」賊相謂曰:「我輩無義之人,而入有義之國!」遂班軍而還,一郡並獲全。
(其二)
郗公值永嘉喪亂(2),在鄉里,甚窮餒(3)。鄉人以公名德,傳共飴(4)之。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。鄉人曰:「各自饑困,以君之賢,欲共濟君耳,恐不能兼有所存。」公于是獨往食,輒含飯着兩頻邊,還吐與二兒。後并得存,同過江。郗公亡,翼為剡縣,解職歸,席苫於公靈牀頭,心喪終三年。
註釋:
(1) 委:捨棄。
(2) 永嘉喪亂:又稱永嘉之亂。晉懷帝永嘉五年匈奴入侵,破洛陽,擄懷帝,晉室東遷,全國陷入分裂。
(3) 餒:饑餓。
(4) 飴:同「貽」,贈送之意。
問題:
1. 為甚麼友人力勸荀巨伯離開?(3分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. 胡人說:「我輩無義之人,而入有義之國」。其中的「無義」和「有義」,分別指甚麼?(2分)
無義 |
|
有義 |
|
3. 你對於荀巨伯的行為有甚麼評價?試發表你的看法。(字數不多於100,標點符號計算在內。)(4分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æ1 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æ100 |
4. 為甚麼鄉民接濟郗公,卻不欲接濟郗公的兩名子侄?(3分)
由於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 (1分),鄉民出於崇敬,所以接濟郗公。但是當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 (1分)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1分)匱乏,所以鄉民難以同時照顧郗公的兩名子侄。
5. 鄉民不願接濟郗邁和周翼,郗公怎樣救助他們呢?(2分)
A. 將食物藏在懷裏
B. 懇求鄉民
C. 將食物含在口中
D. 將他們送給大戶人家 _________
6. 試判斷下列陳述,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加ü;限選答案一個,多選者零分。(2分)
|
正確 |
部份正確 |
錯誤 |
無從判斷 |
根據《德行二篇》,荀巨伯和郗公: 具有重義輕生的精神; 表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。 |
□ |
□ |
□ |
□ |
7. 兩文分別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手法?試將答案填在橫線上。(4分)
A. 行為描寫
B. 語言描寫
C. 心理描寫
D. 他人評論
E. 襯托
F. 人物烘托
其一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,其二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8. 試解釋以下劃有底線的字詞。(5分)
句子 |
解釋 |
i.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,值胡賊攻郡。 |
|
ii. 大軍至,一郡盡空,汝何男子,而敢獨止? |
|
iii. 遂班軍而還,一郡並獲全。 |
|
iv. 公于是獨往食,輒含飯着兩頻邊,還吐與二兒。 |
|
v. 郗公亡,翼為剡縣,解職歸。 |
|
9. 試語譯下列句子。(6分)
i. 敗義以求生,豈荀巨伯所行邪?
ii. 鄉人以公名德,傳共飴之。
答案:
1. 胡人兵臨城下,形勢岌岌可危(1),加上自己身患重病,命不久矣(1),不想重情重義的荀巨伯為他犧牲(1)。
2.
無道:匈奴入侵中土,塗炭生靈。(1)
有義:荀巨伯不顧危險,留守病入膏肓的朋友身旁。(1)
3. 言之成理皆可,以下為參考答案:
荀巨伯的行為雖然是義的表現,但面對這樣的危難,苟巨伯不應只是坐以待斃,應設法求生,嘗試找尋方法,確保二人的安全。例如他可以找馬車運送有病的朋友到鄰近城市,在避禍同時可以求醫,這才是義和智慧兼備表現。
4. 由於郗公德高望重 (1),鄉民出於崇敬,所以接濟郗公。但是當時兵荒馬亂/局勢混亂(1),糧食 (1)匱乏,所以鄉民難以同時照顧郗公的兩名子侄。
5. C(2)
6. 部分正確(2)
答案分析:第一項陳述錯誤。荀巨伯在胡人兵臨城下,仍然陪伴友人而不離去,表現了重義輕生的精神。至於郗公將食物分予子侄,表現了親情的可貴,並不是「重義輕生」。第二項陳述正確。荀巨伯和郗公的行為,的確表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。
7. 其一運用了B, F(2),其二運用了A, D(2)。
8.
句子 |
解釋 |
i.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,值胡賊攻郡。 |
適逢/剛好(1) |
ii. 大軍至,一郡盡空,汝何男子,而敢獨止? |
逗留(1) |
iii. 遂班軍而還,一郡並獲全。 |
於是(1) |
iv. 公于是獨往食,輒含飯着兩頻邊,還吐與二兒。 |
然後(1) |
v. 郗公亡,翼為剡縣,解職歸。 |
辭去(1) |
9.
i. 犧牲(1)道義以保全生命,難道是(1)荀巨伯所做的嗎(1)?
ii. 鄉民敬佩(1)郗公的名望(0.5)德行(0.5),輪流(1)贈送他飯菜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