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閱讀理解練習
《史記.刺客列傳》(節錄)
司馬遷
總分:20分
考核重點:1. 人物描寫手法
2. 古漢語知識
作答時間:20-25分鐘
豫讓者,晉人也,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,而無所知名。去而事智伯,智伯甚尊寵之。及智伯伐趙襄子,趙襄子與韓、魏合謀滅智伯,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。趙襄子最怨智伯,漆(1)其頭以為飲器。豫讓遁逃山中,曰:「嗟乎!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說己者容。今智伯知我,我必為報讎而死,以報智伯,則吾魂魄不愧矣。」乃變名姓為刑人(2),入宮塗廁,中挾匕首,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,心動,執問塗廁之刑人,則豫讓,內持刀兵,曰:「欲為智伯報仇!」
左右欲誅之。襄子曰:「彼義人也,吾謹避之耳。且智伯亡無後,而其臣欲為報仇,此天下之賢人也。」卒醳去之。
註釋:
1. 漆:指塗上顏料。
2. 刑人:指受了宮刑的人。
問題:
1. 為甚麼豫讓要為智伯報仇?又趙襄子知道豫讓來行刺他後,為什麼沒有處罰豫讓?(3分)
2. 試說明文章用了甚麼手法來反映豫讓忠心的性格。(4分)
3. 試舉例說明趙襄子的性格格特點。(4分)
4. 試分析以下畫有底線的字詞的意思。(5分)
句子 |
字詞意思 |
i. 豫讓者,晉人也,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,而無所知名。 |
|
ii. 及智伯伐趙襄子,趙襄子與韓、魏合謀滅智伯,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。 |
|
iii. 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說己者容。 |
|
iv. 襄子如廁,心動。 |
|
v. 今智伯知我,我必為報讎而死。 |
|
5. 古語有云:「士為知己者死。」又云:「良禽擇木而棲。」如果你是豫讓,你會選擇另覓良君,為其效力;還是堅持要為懂得欣賞自己的智伯報仇呢?試用不少於100字,談談你的看法。(4分)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答案:
1.
- 為智伯報仇之因:
豫讓曾先後為范氏及中行氏效命,皆不受重視(1)
只有智伯賞識和了解豫讓,令豫讓覺得自己找到知己(1)
- 趙襄子沒有處罰豫讓之因:
覺得豫讓為君主報仇是忠義的行為(1)
2.
- 行為描寫(1)
為了替智伯報仇,不惜自宮並入宮清潔廁所,可見其忠心。(1)
- 語言描寫(1)
智伯死後,豫讓曾說:「今智伯知我,我必為報讎而死,以報智伯,則吾魂魄不愧矣。」從豫讓的說話可見他為報智伯賞識之恩,決心要替智伯報仇(1),反映豫讓忠心的性格。
3.
- 殘忍(1):將智伯的頭顱做成酒器來使用(1)
- 明白事理/通情達理/識英雄重英雄(1):知道豫讓是為了盡忠才刺殺他,他不但沒有懲罰豫讓,反而讚豫讓是天下之賢人(1)
4.
句子 |
字詞意思 |
i. 豫讓者,晉人也,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,而無所知名。 |
為……效力/從事於……(1) |
ii. 及智伯伐趙襄子,趙襄子與韓、魏合謀滅智伯,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。 |
其後/後來(1) |
iii. 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說己者容。 |
喜歡/懂得欣賞(1) |
iv. 襄子如廁,心動。 |
心裡覺得不平靜(1) |
v. 今智伯知我,我必為報讎而死。 |
了解/欣賞(1) |
5. 自由作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