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荀子.性惡》(節錄)教案
甲、課堂資料
l 對象:F. 6(本課節程度較深,適合語文能力較佳的學生)
l 課節:2節(共80分鐘)
l 教學目的:
1. 讓學生認識荀子及其學說
2. 讓學生了解荀子之說與孔孟之說的差異
3. 讓學生了解荀子的主張如何影響法家學說
l 教學方法:
1. 講述:由於古漢語用語較精煉,學生未必能掌握每句所蘊含的意義,故需逐字逐句解釋,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。教學會以簡報形式進行,方便學生掌握重點及增加趣味。此外,講述時亦會多提問學生,以增加課堂的互動性。
2. 影片欣賞與討論:透過百家講壇《荀子》的影片,讓同學能以較有趣的方式了解荀子的生平事跡,同時有助於同學對荀子學說的理解。
3. 小組討論及報告:由報告同學設定問題,讓其他同學分組討論,然後出來報告,以訓練同學的思考、討論及表達能力。其他同學可就報告內容提問,以增加課堂的互動性。
乙、教學內容安排
內容 |
具體情況 |
教學方法 |
所需時間 |
作者生平概論 |
1. 荀子生平簡介 以《史記.孟子荀卿列傳》為切入點,了解荀子的基本資料。 |
l 講授 l 提問 l 影片 l 討論 |
10分鐘 |
2. 荀子與其學術主張 讓同學觀看百家講壇《荀子》的影片,加深同學對荀子生平的了解,以及初步掌握荀子的學術主張。 |
5分鐘 |
||
3. 討論 觀看影片後,讓同學分組就影片內容討論以下問題: l 試從以下幾方面歸納荀子的思想主張。(宇宙觀、人性觀、政治觀、教育觀) l 你較認同「法先王」還是「法後王」?試詳述之。 |
10分鐘 |
||
文本導讀及探究 |
1. 導讀《荀子.性惡》 l 掌握文章重點 l 練習閱讀古漢語 |
l 講授 l 提問 |
25分鐘 |
2. 討論:根據文章內容,讓同學分組討論以下問題。 l 孔子、孟子、荀子均為儒家的代表人物,然三人的學術主張卻各有側重點,試分析三者學說的重點。 l 承上題,三者之中,你更欣賞/贊同何者?試詳細說明之。 |
25分鐘
|
||
總結 |
/ |
l 講授 |
5分鐘 |
教學簡報 |
教案 |
課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