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楊修之死》教案
教授班別:F.1
教節:2節(共80分鐘)
教授內容:
導讀課文:《楊修之死》
教授方式:
1. 板書
2. 提問
3. 工作紙
學習重點:
- 1. 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
- 2. 倒敍法
- 3. 文言文閱讀
學生已有知識:
1. 已認識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
2. 同學已曾閱讀文言文的文章
3. 已預習
內容 |
具體情況 |
目標 |
所需時間 |
引入正題 |
1. 檢查功課 問:大家還記得今堂有甚麼功課要交嗎? 答:〈楊修之死〉工作紙頁9。 提問過後由老師檢查功課。 |
確保每一位同學都已預習課文。 |
10分鐘 |
2. 引言 今天要教的就是〈楊修之死〉,請同學拿出課本,有同學沒有帶課本嗎? 問:相信大多數同學都已預習了〈楊修之死〉,看過課文的同學,覺得楊修是一個怎樣的人? 答:自負、自以為是 問:自負的楊修最後有甚麼下場? 答:被曹操處死 究竟楊修因為甚麼事而被曹操處死?而楊修的死又是否他咎由自取的?接下來我們就要從課文中找出答案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喚起同學對課文的記憶,也令一些未預習的同學對課文有基本的認識。 |
||
說明學習重點
|
1. 講授 由老師說明今天的學習目標:順敍法、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、倒敍法、文言文閱讀 |
透過提問,喚起讓同學對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的記憶,並且讓同學知道何謂倒敍法。同學了解今天的學習重點,有助於他們閱讀和理解課文。 |
7分鐘 |
2. 提問 問:同學還記得甚麼是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嗎? 答:故事結構有一定的模式:主角遇到困境,然後解決;接著再遇到困境,於是再次解決。用這種方式寫出來的文章,就屬於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
問:同學知道甚麼是倒敘法嗎? 答: 先記述結果,然後按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來記敘的手法。 |
|||
細讀文章
|
1. 提問 問:大家都知道〈楊修之死〉是以倒敍法寫成的,如果〈楊修之死〉是用順敍法寫成的文章,那麼我們應先寫哪一件事? 答:第4段,闊門事件。 |
透過提問,讓同學了解倒敍法與順敍法的分別。 |
6分鐘 |
2. 朗讀(第四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四段:「原來楊修為人……心甚忌之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||
2. 老師就第一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在新建造的花園觀看,不置褒貶,只在門內書一「 活 」字,人皆不曉其意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命人再築牆圍,把門修窄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表面上大喜,但實際上忌楊修之才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四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
|
3. 朗讀(第五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五段:「又一日……心惡之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4. 老師就第五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在盒面上寫一合酥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於是把酥分給眾人吃掉。 當曹操問楊修為什麼這樣做,楊修解釋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,不敢違抗丞相命令,故把酥分給大家吃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厭惡楊修之才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五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5. 朗讀(第六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六段:「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……曹聞而越惡之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6. 老師就第六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三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因為怕人暗中謀害,故常對左右侍從說自己好夢中殺人,吩咐他們切勿在自己睡著時走近。一日,曹操就寢時被掉落地上,一位侍從拾起被為曹操蓋上時,曹操躍起拔劍斬人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知道曹操並非真的在夢中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愈厭惡楊修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六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7. 朗讀(第七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七段:「操第三子曹植……愈惡之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8. 老師就第七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四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丕得知曹操欲立曹植為世子,便偷運吳質入府商議對策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向曹操告密曹丕偷運吳質入內府,卻被吳質用計反擊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懷疑楊修中傷曹丕,因而愈來愈厭惡楊修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七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9. 朗讀(第八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八段:「操欲試曹丕、曹植之才幹……因此亦不喜植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10. 老師就第八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五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欲試曹丕和曹植才幹,令各出鄴城門,但吩咐門吏勿放他們出城,測試他們的智謀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曹丕因門吏不放而退回,曹植因為聽從楊修計謀,向門吏說自己是奉命出城,如有阻擋者,立即斬殺終於成功出城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起初曹操以為曹植有才能,但後來知道是楊修所教,令曹操大怒,亦因此不喜歡曹植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八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11. 朗讀(第九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九段:「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……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12. 老師就第九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六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以軍國之事問曹植,以測試曹植的能力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為曹植預先擬定問題,並作好答案。
問:曹操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對曹植每次答問能對答如流,感到疑惑,後來得知原來是楊修預先作好答案,認為楊修欺騙他而大怒,有殺楊修之心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九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12. 朗讀(第一、二段) 第一段由老師略講,第二後由個別同學朗讀:「行軍主簿楊修見傳「雞肋」二字……無不準備歸計。」 |
第一段並非重點,所以由老師略講便可。第二段比較重要,所以由同學朗讀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13. 老師就第一、二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七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以「雞肋」作為夜間口號。
問:承上題,楊修採用了甚麼方法來解決問題? 答:楊修見曹操以「雞肋」二字為口號,明白曹操有退兵之意,於是告知夏侯惇收拾行裝,準備歸程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一、二段的內容,藉以帶出何謂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。 |
||
14. 朗讀(第三段) 由個別同學朗讀文章的第三段:「當夜曹操心亂……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。」 |
由同學朗讀課文,讓同學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,並且知道段落中一些較難的字詞的讀法。 |
6分鐘 |
|
15. 老師就第三段內容提問 問:楊修遇到的第七個問題是甚麼? 答:曹操以「雞肋」作為夜間口號。
問:曹操得悉楊修叫士兵收拾行裝後有甚麼反應? 答:曹操以楊修造謠,擾亂軍心為藉口,斬殺楊修。 |
透過問同學一些簡單的問題,幫助同學掌握第三段的內容。 |
||
課文總結 |
1. 就「危機——處理」作出提問 問:總括全文,楊修總共經歷了多少之危機?這些危機包括了甚麼?試順序說出來。 答:7次;闊門事件、一盒酥事件、夢中殺人事件、吳質事件、鄴門事件、答教事件、雞肋事件
問:那麼,楊修能解決危機嗎? 答:不能
問:你覺得楊修未能化解危機的主因是甚麼? 答:楊修太自負,喜歡耍小聰明,開罪了曹操也不自知,而且做事不夠謹慎。
問:如果你是楊修,在「雞肋事件」中你會怎樣做呢? (學生自由作答) |
透過簡單的題問,一方面讓同學對這篇課文所運用的「危機——處理」敍事結構有更深的了解;而另一方面,希望同學從楊修的故事中領悟到做人不應太自負,否則會惹人討厭這個道理。 |
10分鐘 |
2. 就倒敍法作出提問 問:楊修經歷的7件事件,如果按順序的方式寫出來,應該先寫闊門事件,第二是一盒酥事件,第三是夢中殺人事件,第四是吳質事件,第五是鄴門事件,第六是答教事件,最後就是雞肋事件。可是,作者卻先寫雞肋事件,你覺得作者這樣做有何用意? 答:引起懸念,吸引讀者追看下去。
問:承上題,這是甚麼手法? 答:倒敍法。 |
透過提問,讓同學了解何謂倒敍法及運用倒敍法的好處。 |
||
總結 |
總結今天課堂的教學內容。 |
/ |
5分鐘 |
教案 |
工作紙 |
答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