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說明文教學」教案
Ÿ 教授級別:F.1
Ÿ 教節:2節(共80分鐘)
Ÿ 教授內容:
1. 說明文的特點
2. 說明文結構
3. 說明文的要求
4. 說明的順序
5. 說明的方法
Ÿ 教授工具:
1. 簡報
Ÿ 教授方法:
1. 問答教學法
2. 講述教學法
3. 小組討論教學
4. 發表教學法
Ÿ 學習重點:
初步認識何謂說明文及說明方法、說明順序及說明文的結構。
Ÿ 學生已有知識:沒有
內容 |
具體情況 |
目標 |
所需時間 |
引起動機 |
1. 畫圖遊戲 請一位同學出來,用言語描述一幅圖畫(圖畫由老師準備),其他同學則根據報告同學的描述來畫圖。 |
透過這個活動,讓同學明白要清楚、簡潔地描述、說明事物並不容易,以此引起同學興趣,令他們對接下來的部份感到興趣。 |
10分鐘 |
2. 同學分享 看看同學們的作品,然後問同學是否能完全掌握報告同學的描述,理解同學的描述時有何困難。另外,再問問負責報告的同學,描述圖片時有甚麼困難。 |
|||
3. 老師小結 要清楚說明一件事物並不容易,因此,我們需要學習用不同的手法來寫說明文。 |
|||
講授:說明文的特點(詳見教學簡報) |
- 簡報頁1:封面 - 簡報頁2、3:說明甚麼是說明文? à向讀者交代所說事物的形狀、成因、功用或發展過程的文體。 - 簡報頁4:說明文特點 à a. 說明性;b. 知識性;c. 客觀性 - 簡報頁5:說明文結構 à a. 總分;b. 分總;c. 總分總 - 簡報頁6:說明文結構——總分總 à詳細說明何謂總分總結構(中一只需要學這一種結構) - 簡報7-13:說明文的要求 à1. 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徵: a. 事物特徵是指一種事物的特殊標誌,用以區別於其他事物。 b. 說明事物特徵時,必須先確認事物的類別,然後定出不同的說明角度。 c. 找出事物的特徵,需注意兩點:代表性和區別性。 2. 明確的主旨和題意:文章應有針對性,有一定範圍的讀者、對象,並且考慮讀者的特點、需要和接受能力。 3. 條理清晰,語言準確。 - 簡報14-17:說明的順序 à a. 時間順序;b. 空間順序;c. 邏輯順序 - 簡報18-24:說明的方法 à a. 定義說明;b. 分類說明;c. 舉例說明;d. 比較說明;e. 描述說明;f. 數字說明;g. 引用說明 |
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導同學認識說明文,在開始閱讀範文之前,我希望先讓同學了解說明文的一些基本概念,為往後閱讀說明文打好基礎。 |
20分鐘 |
分組活動:我是推銷員 |
(一)分組 讓同學分成六組。(同學本來已有組別) |
由於同學剛剛接觸說明文,所以我希望透過一些較有趣的活動,讓他們嘗試運用說明手法來說明,即使是一些較易掌握的說理手法,如數字說明也可以,令他們明白運用說理手法並不是難事。 |
5分鐘 |
(二) 由老師說明活動內容及要求 1. 同學需要選取其中一件物件,然後以推銷員的身份,介紹該件物件的外貌、特色、功能等。 2. 同學必須運用至少一種說明手法。 3. 報告時間為每組1-2分鐘。 4. 討論時間為15分鐘。 5. 其他同學可根據報告組別的報告內容、趣味性、報告技巧等方面作評分,最高分的組別將獲得小禮物。 |
|||
(三) 討論時間 |
15分鐘 |
||
(四) 報告時間 -先由老師說明注意事項: a. 同學報告時,其他同學應尊重同學,專心聽同學匯報,不應滋擾他人。 b. 負責報告的同學應注意自己的聲量、姿態、眼神和語速。 c. 其他同學可根據報告組別的報告內容、趣味性、報告技巧等方面作評分,最高分的組別將獲得小禮物。 -各組同學匯報 |
希望同學清楚明白這次報告的要求,亦希望同學學會互相尊重,專心聆聽同學的報告。另外,讓同學報告可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,透過同學之間互相給予意見,可讓同學互相學習。 |
15分鐘 |
|
(五) 同學及老師評論 由老師針對內容及報告技巧兩方面,向各組提出改善建議;對於表現良好的組別,老師應加以讚賞,並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。 |
10分鐘 |
||
總結 |
總結今天課堂所得
|
/ |
5分鐘 |
其他相關: